它充分发挥了家庭暴力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监护变更、“离婚者”土地权益保护、赡养老人等作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等方面,对典型案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最高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婚姻家庭2021。上海专业婚姻律师事务所
基础案情宋某(女)与刘某登记结婚并育有一女,因双方婚前了解不够,婚后矛盾频发,刘某经常辱骂宋某和孩子。数次遭到家暴的宋某提起离婚诉讼,刘某情绪激动,实施了断指、喝农药等自残、自杀行为,扬言若法院判决离婚,必然让所有人难堪,大家同归于尽,胁迫宋某撤回离婚诉讼。在刘某的软硬兼施下,宋某同意撤诉,希望能与刘某在今后的日子里一起努力,好好生活。二年后,二人的婚姻生活依然一帆风顺,由于孩子入学问题导致的矛盾激化,宋某再次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双方离婚。该案送达当日,刘某情绪失控,不满的其他当事人看了他一眼,并追上前劝阻,后被警方制服事态暂时得到控制。
判决结果榆中县法院认为,鉴于刘某两年前及离婚诉讼期间曾多次实施自杀性自杀等极端行为,经审查后立即发出人身安全?;ち?,并送达双方所在辖区的派出所、镇政府和村委会。与此同时,规定婚姻冷静期一个月,通知双方在冷静期内避免见面,并规定刘某不得骚扰宋某及其家人的生活,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通过各方的努力与配合,宋某来到法院申请撤诉,双方到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
代表性意义
此案系因家庭暴力引发的离婚诉讼,考虑到该离婚案件当事人极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由县委政法委牵头,法院协调公安、镇政府、村委会等各方力量,专门邀请心理专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心理评估。
宋某一小时父亲去世,家庭变故和生活艰难使他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宋某对刘某的自私懒惰、不负责任、脾气暴躁、家暴等行为忍无可忍,提出离婚;
由于刘某前妻母子双亡、难产,对其思想意识的刺激很大,在不特定的环境和情景下都会受到刺激,进而在一种矛盾刺激的气氛中情绪失控,由于不能接受离婚后果,多次采取极端行为胁迫宋某,具有明显的应激性精神障碍和反社会人格倾向。
如果一方有极端行为,潜在危险很大,法院会及时发布人身安全?;ち睿蝗绻揭丫骄驳乩牖?,则应谨慎行事,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书,继续加强宋某及其家人的安全?;?,通过多方联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离婚案件对双方当事人及其家人造成的损害。
个案通过婚姻冷静期促使双方回归理性,通过人身安全保护令调动了公安、民政、村社等多方面力量,通过司法建议不断加强了对女性的安全?;?,使家庭纠纷的解决方式更加多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