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以及推动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法律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本文将从浦东律师的视角出发,对法律服务领域存在的三个不合理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一、法律服务分布不合理
首先,诉讼领域的法律服务逐年减少,与同期法院审结的案件数量不成比例。以上海地区为例,2002年的刑事诉讼中,律师仅代表法院审结的案件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指定的法律援助案件;民事和商业案件仅代表同期法院审结的案件的五分之二。这表明,在诉讼领域,法律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次,在非诉讼法律事务中,新经济领域、复杂法律事务和涉外法律事务主要集中在十几家律师事务所,大多数律师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争夺一般的非诉讼事务。这种分布格局使得法律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非诉讼法律事务主要停留在财产关系和一般法律关系上,很少参与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的决策管理和行政管理、社会管理。这使得法律服务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未能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的核心运营和管理层面。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引导法律服务资源合理分配;二是鼓励律师事务所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大对新经济领域、复杂法律事务和涉外法律事务的投入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法律服务人才。
二、法律服务行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一是法律服务人员严重不足。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司法局提供的数据,上海市所辖律师事务所众多,但执业律师数量显然远远不够。从基层法律工作者来看,全国共有乡镇法律服务所众多,但法律服务工作者数量有限,且近一半的乡镇没有法律服务机构。这种人员配置状况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二是法律服务主体良莠不齐。当前的法律服务队伍尚未形成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合理梯队,部分律师过于集中,部分律师极度缺乏。同时,公民有偿代理、假律师和“黑律师”现象日益严重,加剧了法律服务队伍组织结构的混乱。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大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法律服务行为;三是建立法律服务人员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法律服务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公信力。
三、法律服务行业区域布局不合理
律师自身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执业的开放性。然而,在现实中,律师异地办案难的现象屡见不鲜。地方保护主义猖獗,律师在异地办案时常受到各种阻碍和限制。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法律服务市场的统一性和竞争性,也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加强区域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打破地域壁垒;二是建立健全律师异地办案的保障机制,为律师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三是加大对地方?;ぶ饕宓拇蚧髁Χ龋し煞袷谐〉墓骄赫肪?。
四、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法律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完善成熟的法律服务市场,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障。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浦东律师在法律服务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